参加一年一度冬季万米长跑比赛的四百多选手,来自定水县城各个单位各个行业,也不分什么年龄段,老中青少都有。
到了比赛起点,大家戴好号码布后,就在冬日晨光中等待发令枪响。
小城中心路上,哈气成雾,跺脚山响,场面看上去颇有些壮观。
零下三十度,天气实在太冷了,领导们估计也扛不住,难得的取消了原定的讲话程序,就站在主席台扎着红布的自行车旁边,打响了发令枪。
尔东事先没有了解过比赛线路,刚开始时就选择紧盯第一集团跟跑,队伍在跑出了一公里后,逐渐开始分出几个领先集团。尔东跑在第二集团前列,距离领跑者大概有二十米左右。
在队伍前方,一辆北京212吉普和一辆偏三轮摩托车充当引导车,两边儿是若干名穿着军大衣戴着棉帽骑着自行车套着红袖章的裁判。
队伍的最后,居然还有县中心医院的白色救护车跟着。
很专业呀,起码不太容易作弊。
尔东也看见有人偷偷的坐在了骑车跟随的同伴后座上,略略观察了下,感觉对方很菜,根本不敢往前头蹭,也就不以为意,把注意力集中在领先的五位选手身上。
其中三个都是业余体校田径队跑中长距离项目的队员,尔东知道他们,也清楚他们的日常训练跑量并没有自己的大,十公里以内自己可能不是对手,十公里往上很难说,还是很有希望的。
他明白,刚开始时距离一定不能拉得太大,于是逐渐调整了步频,提速追了上去。
十分钟后,第一集团形成了稳定的六人组,大家很默契的排成两列,轮流领跑,节奏也慢慢趋同。
尔东觉得今天自己的状态出奇的好,跑的很轻松很舒服,步频和呼吸在跑了五公里后越发稳定也越来越顺畅,几乎都忘了这是一场比赛,甚至有点嫌弃领跑的选手速度压的太慢,差点儿就想超过去。
事实证明领跑的几位是很有经验的,这迎春环城跑并无固定线路,多年以来都是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变而改变,主办方说是万米赛跑,实际距离远远不止十公里。
按尔东晨跑的经验,现在已经至少跑了六公里多了,还没有看到折返点拿着小布条儿的裁判,说明这次至少要跑十四公里以上。
他有点儿高兴,一是这个距离正好是他能维持均速的上限,二是第一集团领跑队伍只剩下了四个人。
两个明显是单位职工的选手,已经被他们拉下五十米左右。
剩下的都算熟人,彼此也不多话,保持一列队形匀速向前奔跑。
到折返点后,一位老兄有点撑不住,勉强跟了一公里后放弃了,一个人成为孤独的第二集团。
余下三人中,两个田径队队员心中略有些诧异,这小子不是练拳击练摔跤的嘛,怎么跑长距离也行?而且看起来似乎还有余力。
尔东彻底跑嗨了,这是一种局外人无法体验的快感,只感觉长路美妙,哪怕永无止境。他感觉自己现在还能提速,只是理智告诉他,还没有到最后的冲刺时刻。
跑到中心路北段路口时,距离终点(也是起点)大概只剩三公里。路边晨起围观的人慢慢多起来,大家热情的给三个小伙子鼓掌加油,有人还骑上自行车跟随,还有小朋友在旁边的人行道上追逐嬉闹。
田径队的两位终于绷不住了,慢慢开始加速,希望能甩掉尔东,尔东心中一笑,同时发力跟上。
十四公里了,三人之间还是没有拉开距离,远远的,主席台已经清晰可见。
二九天的清晨,虽然太阳已经升起,但还是冰冷刺骨,尔东的头发眉毛睫毛上都已经满是冰晶,头上热气蒸腾,他开始加速了。
还有最后五百米。
这种最后阶段的加速,考验的是耐力速度爆发力的综合,基础是有效训练量的累积,和身体机能反复适应极限后的突破。
田径队的两个队员经验还是不足,他们提速有点早了。
两位兄弟,对不住了,尔东继续加快步频,一步步超越领跑者,然后逐渐的拉开了距离。
田径队的两位也想再次提速,但是已经没有余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尔东在最后四百米超过他们,并且逐渐拉开了距离。
终点,更多的观众,加油声热烈,锣鼓喧天,尔东能看到听到,但他的注意力只在那条徐徐展开的红布带上。
好了,到了,比赛终于结束了。
红布带没有给他什么阻力,轻飘飘的挂在他腿上,一个工作人员跑过来,给他脖子上挂了个第一名的木牌,另外一个拿着本子让他签字,确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