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臣考查旧事,洪武年间曾定制,每县四境均设官仓,岁丰时以官钞籴谷,以备岁荒赈贷之需。
又于乡间修筑滨江及近河堤岸,开浚陂塘为官田,所收粮谷也入官仓,以备水旱之灾。”
他偷眼看看,皇上和大臣都在认真聆听,遂加重语气,“然数十年来,因有司庶务日渐繁杂,便民之事反倒猝不暇及,一遇灾荒,东筹西挪,莫知所措。
近闻南方官仓十有九空,甚者连仓都没了。
至于农事,更不堪言,堤岸坍塌,闸坝损坏,原所开陂塘也多被土豪侵占为私田。
臣以为,须令有司遵依旧制,除被灾郡县外,凡丰稔之地仍用官钞籴入谷粟,以备荒年。
其政绩纳入吏部三年考满,由按察司及巡按御史勘验实绩,欺弊怠事者一律治罪。”
一语中的,实实在在的民生,有了这样的臣子,何愁耳边不闻恤民之声。
永乐心中一动,斯民小康不是他自己的事,事关大明千秋万代,他日立了太子,太子身边有这样的人才妥当。
他默默点头,问户部尚书:“郁新有何见解?”
“祖宗的恤民之法考虑长远,无可厚非,然施政已久,人心玩忽,非下力整治不能复归原途。
故而臣赞同杨溥的奏议。”
郁新是个老成持重的人,在任职户部的十年里,运筹度支,国用不绌,又因其人坦荡无私,时论颇高,称为廉勤能的高手。
他的最大胆的主张是将亲王的俸禄由每年五万石减为一万石,郡王们依次递减,可谓胆识过人,高瞻远瞩。
永乐做藩王时对郁新的此举很不以为意,及至即位,看法则迅速转变了。
是啊,一代一代下去,王爷日多,甚至有一天会数不胜数,开国之君时不予规划,后世则后患无穷。
所以,永乐一即位,就把建文年间回家养病的郁新找回来仍旧做了户部尚书。
“先帝尝言,”
郁新又向皇帝拱拱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杨溥所提切中时弊,利国利民,臣以为新君嗣位,最宜雷厉风行。”
永乐看看工部尚书黄福、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见他们无话,颁旨道:“着户部、工部移文各布政司,恢复官仓,修浚堤岸陂塘;着都察院遣御史分巡天下,有司奸贪、尸位素餐、有旨不行者一律逮治。”
“臣有二事请皇上圣断。”
礼部尚书李至刚出班,“其一,国子监北方岁贡之生员虚度光阴,入学数年仍不能中试,按例当充作吏员,不该留在监里滥竽充数了。
二则壬午之年为大比之岁,因靖难不举,遵陛下旨意,已于去年八月补行,各省举人将于明年元月抵京参加会试,请陛下指定考试官和选士数目。”
所谓中试就是中举。
由各省荐来国子监读书的学生们,要么临时抽到衙门中做事,办事利索,深得皇上赏识的,当时就能授个一官半职,如夏原吉等人;否则,就得参加三年一度的乡试,考中举人。
次年初春,随中举的文人在京师参加会试,这一年称为大比之年,之后就是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最终确定进士的名次及出身。
永乐看了李至刚一眼,瘦削的身材,骨骨棱棱,颧骨凸出到恨不能把眼睛隐藏起来。
真是话如其人,说出来就不叫人受用,怎么能说是滥竽充数?若不是拔尖的廪生,还推不到国子监来呢!
你李至刚不也是举明经来的吗?想想靖难的几年,不无惭愧,北方各省,屡遭兵燹,命都顾不了,谁还有心思塌下心来读书?
“众所周知,”
永乐怅然远望,不无感慨,“人有‘三能学’,心志舒泰则能学,四体不劳则能学,衣食温饱则能学,方才所谓监生、士子们可有此等优裕之享?没有!
责人之功当量其力,谕人之罪当明其情。
北方近年兵戈扰攘,诸生舍俎豆而事军旅,舍诗书而从耕耘,既有挽粟输运之劳苦,又有颠沛流离之困厄,心志不舒,四体劳顿,衣食堪忧,再顾上学业也真世间奇人了!
故朕以为,监生们心中有苦,眼中有泪,其事可悯,其情可谅,还是不要做吏员吧。
发回原学,学上几年,下次再试,仍不能中举者,按例安置也不晚。
至于大比的进士数目,朕尚未想好,洪武年间每科有多少人?”
李至刚扬扬眉,信心满满的姿态,这是他的长项,如数家珍一般。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本书qq交流群如下影魅78907169饕餮286376702商羊289170357虚耗289169806本有八个群,现在集中一下,希望都加到四个群里,在镜花水月混沌傲因这四个群的观众希望看到后能够转移。...
完本感言和新书红尘天骄 当写下全书完那三个字的时候,小橘子突然觉得内心一阵失落。校花写了100多万,没有一天断更,一共写了半年时间,真心挺不容易的。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亲爱的弟兄们,没有你们的支持,小橘子根本就坚持不下来,在这里向各位弟兄们鞠躬致谢了! ...
关于天师下山五年前,家族覆灭,陈霆被迫上山当了道士,苟延残喘五年后,他被尊为龙虎山小天师,武道擎天,术法通玄,强势回归,势必要拿回失去的一切!昔日仇家你是修道之人,怎能杀我?我修的是顺心意,杀你,才是修道!白马非马的其他作品...
一个被认为是极品鼎炉的男子,需要抵制各种诱惑,登临九天,期间压力,不足为外人道也...
骚年如此多骄,引无数妹纸竞折腰。看江湖内外,纵横四海万花丛中,走位风骚。说人话,就素一个腹黑的阳光骚年,装嫩扮猪吃老虎,打怪升级把妹纸的故事。...
建炎南渡,大宋仅余半壁江山。绍兴三十二年,南宋史上最强中兴之主孝宗赵昚登基为帝,锐意进取励精图治,隆兴北伐在历史的车轮下缓缓启幕,乾淳之治初露曙光。然而南宋有恢复之君却无北进之臣,朝堂上再无岳武穆范仲淹王安石来到靡靡繁华的中兴南宋,是沉醉于秦淮河脂粉醉卧美人膝谱一曲士子逍遥,还是笔耕朝堂铸造盛世大宋绘一副千古画卷?且看宋仕妖娆。说人话的简介这就是个泡妞升官顺便做点小事保证大宋无敌升级之路不被草原铁骑打断的风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