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隋书·经籍志》、新旧《唐书》称有《孔融集》九卷、十卷。
《宋史》未着录,可能在宋时其文集已散佚。
明代人开始掇拾孔融诗文,出现多种辑本,其中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有《孔少府集》一卷,含残文共辑文三十七篇、诗八首。
清代严可均《全后汉文》辑有孔融文存,《四库全书》集部别集有《孔北海集》一卷。
当代,俞绍初《建安七子集》辑孔融文四十五篇、诗七首,吴云《建安七子校注》辑孔融文四十五篇、诗八首。
风格特色
孔融能诗善文,《后汉书·孔融传》称魏文帝曹丕非常喜欢孔融的文章,曾悬赏搜集,称赞他是杨雄、班固一类的人物。
曹丕在其《典论·论文》中,将孔融列为“建安七子”
之首,认为孔融文章体制格调很高,但是不善于诠释自己的观点,富有文采而说理不够充分,甚至流于“嘲戏”
。
从传世作品看,孔融以散文见长,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品评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语言劲健、议论尖锐,文笔诙谐、气势充沛,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也体现了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
同时,在用典、句式、辞采方面,其散文有明显的骈俪倾向。
其代表作《难曹公禁酒书》《难曹公禁酒又书》立论反对禁酒,虽说理牵强,但类比有趣,文笔幽默;《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则深沉委婉,文辞流畅,无所矫饰。
与散文相比,孔融的诗歌略显逊色。
其《六言诗三首》表达了对曹操的赞美和仰慕,也反映了汉末世道动乱、民生困苦的社会现实。
《杂诗两首》之一“远送新行客”
悲悼幼子夭折,文笔哀婉,情致动人,是一首较好的抒情诗。
人物典故
孔融让梨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引《孔融家传》载:孔融有兄弟七人,自己排行第六。
四岁时,每次和兄长们一起吃梨,他总是拿小个的梨,把大个的留给哥哥们,并说按照礼法应该这么做。
小小年纪就懂得礼敬兄长,这让孔氏家族的人非常惊奇。
南宋儒学大家王应麟将“孔融让梨”
故事作为儿童品德教育素材,编入中国传统启蒙读物《三字经》。
智谒李膺
《后汉书·孔融传》《世说新语·言语篇》载:十岁那年,在京师洛阳,孔融以“孔家先祖孔子和李家先祖李耳亦师亦友,所以孔李两家是世交”
为由,顺利登门拜访了声称只接待当朝名士和世交亲朋的“天下楷模”
、河南尹李膺。
在这次会面中,孔融还以其伶牙俐齿,让太中大夫陈炜一度无言以对。
因得到李膺赞赏,孔融扬名洛阳。
“父母于子女无恩论”
据《后汉书·孔融传》,路粹状告孔融,称孔融说过“父亲对孩子,能有什么恩情?归根结底,他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才有了子女;母亲和孩子之间也是如此,她不过是一个瓶子,孩子离开了母体,就和母亲没什么关系了”
这样的话。
有学者认为,孔融“父母于子女无恩论”
可能是受到东汉思想家王充的影响。
王充在《论衡·物势篇》中为论证“天地不故生人,人偶自生”
[i]时,就拿父母和子女打过比方。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全能至尊,纵横都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我是全能至尊,我什么都精通,所有跟我作对的人都会倒在我的面前...
真假千金她楚妙,本是丞相府嫡长女,却与村妇之女错换了人生被家族寻回,成为父母与皇室的一颗棋子。她被哄骗嫁给平南王的嫡子萧容瑾公公是从无败绩的战神,婆婆是燕国首富之女,丈夫体贴温柔也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萧家儿郎个个尊称她为一声嫂子。可她满眼是那站在阳光下的白月光,负了萧家满门。萧家倒,她被家族弃如蝼蚁,捧那村妇之女为帝后,告诉她你天生命贱,怎配得上孤。重生回来,萧家七子皆在,她依然是他的世子妃,萧家众人捧在一醉琉月...
由山中走出的少年在南下路上做了很长很长的一个梦,之后人间便多了个骑着青色毛驴,满脸胡茬儿的年轻人。他要给这人世间添一分善念,也要走在山川湖泽间去寻个自我。...
林奕欢一朝穿越,阴错阳差下嫁给了穷书生秦荣煊。原想着重活一世,她就当个土财主,守着自己的俊俏书生,过米虫一般的日子。可谁能想到,她的穷书生竟然是个芝麻馅白汤圆,不仅会念书,还会打猎,上的了朝堂登的了战场,村姑喜欢她,县太爷的嫡女也惦记她,更加重要的,公主都想要倒贴。林奕欢摔桌,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KITTY啊!...
父亲是我们镇上唯一的主事,也就是丧事的话事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我子承父业,从我记事起,每年七月十五的晚上,他都会打着一把纸伞,带上我走街串巷。镇上来了一个老道士,说我活不过十二岁,父亲为此差点把人家揍了,而在我十二岁那年,镇上接二连三的死人,巧合的是,他们都是三十三岁的男人...
一剑破苍穹,一剑舞长空。人立天地间,不服咱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