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关于汉魏之际的单双名问题(第1页)

可能很多朋友都会发现,汉末三国时代与今天不同,单名绝对多于双名。

这是当时人尤其是士人的习惯,一般认为来自于王莽复古的法令,使士大夫皆用单名,以双名为贱。

史书记载,王莽有孙为王会宗,依照新法改为王宗,后因觊觎大位而被逼自杀,王莽使其复双名会宗,作为惩戒。

其实这虽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东汉复辟,几乎秉持着“两个凡是”

的方针,凡是王莽主张的,咱们就要反对,凡是王莽反对的,咱们就要支持,可是虽然取消了单名的新法,却并没能扭转取单名的风气。

其实,单名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随着儒家理念日益成为统治思想,避讳制度也越来越严格,非止避君主之讳,也常避尊长之讳,虽说《礼记·曲礼》规定“二名不偏讳”

,也就是说对于双名,光避其中一字即可,但人们逐渐地不管这一套,肆无忌惮地大避特避起来。

可以想见,当绝大多数人名都是单名的时候,需要避讳的范围也就成倍缩小,方便日常生活中对{文字的运用。

所以这种单名习惯,是从西汉中后期就产生了的,王莽托古改制,只是将其作为法律确定下来而已。

其后新莽政权虽然倒台,这一习惯却并没有被扭转,这就导致东汉朝,也包括魏晋之际,单名占据了主导地位。

后汉三国时代,在历史上留下姓名来的,绝大多数都是单名,这不需逐一列举证明了。

那么,偶尔也可见其双名,破坏了这一习惯,又该怎么解释呢?双名的产生,其实有以下几种特殊情况:

最常见的是史无其人,演义虚构,比方说:武安国、裴元绍、邢道荣,等等。

二是以字行。

古人有名有字,理论上字也习惯为单,但是有可能在前面加上排行,如伯仲叔季,加上代表尊敬的“子”

、“公”

等字,或者在后面加上男子的美称“父”

(“甫”

)字。

比方说孔丘字仲尼,仲就是排行,后世还习惯尊称其为“尼父”

到了后汉三国时代,字已经以双字为常态了,但周瑜字公瑾、鲁肃字子敬之类的,还保留着古代遗风。

有很多人失其名而仅存其字,或者当时因为各种情况,人们习惯称呼他的字,即以字行。

比方说,诸葛亮躬耕隆中,其好友有崔州平、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其实崔州平即崔钧、石广元即石韬、徐元直即徐庶、孟公威即孟建,皆记其字而已。

这些是查得到的,还有一些是查不到或者含糊的,比方说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被曹操误杀了的吕伯奢,鲁肃友刘子扬,袁绍将吕威璜、眭元进等等,其名即不传。

袁绍有将韩莒子,或谓即韩荀或韩猛,蒋义渠,或谓即蒋奇——究竟是与不是,估计没人能够证明了。

第三种情况是书记讹误,比方说跟麋芳一起降了吕蒙的蜀将傅士仁,本名士仁,演义误记。

降曹的幽州刺史乌桓触,实即焦触,也是演义误记。

《三国志》中有王子服,《后汉书》则记为王服。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密十三

密十三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本书qq交流群如下影魅78907169饕餮286376702商羊289170357虚耗289169806本有八个群,现在集中一下,希望都加到四个群里,在镜花水月混沌傲因这四个群的观众希望看到后能够转移。...

重生校花爱上我

重生校花爱上我

完本感言和新书红尘天骄  当写下全书完那三个字的时候,小橘子突然觉得内心一阵失落。校花写了100多万,没有一天断更,一共写了半年时间,真心挺不容易的。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亲爱的弟兄们,没有你们的支持,小橘子根本就坚持不下来,在这里向各位弟兄们鞠躬致谢了!  ...

龙虎山小道士

龙虎山小道士

关于天师下山五年前,家族覆灭,陈霆被迫上山当了道士,苟延残喘五年后,他被尊为龙虎山小天师,武道擎天,术法通玄,强势回归,势必要拿回失去的一切!昔日仇家你是修道之人,怎能杀我?我修的是顺心意,杀你,才是修道!白马非马的其他作品...

至尊神体

至尊神体

一个被认为是极品鼎炉的男子,需要抵制各种诱惑,登临九天,期间压力,不足为外人道也...

毒领风骚

毒领风骚

骚年如此多骄,引无数妹纸竞折腰。看江湖内外,纵横四海万花丛中,走位风骚。说人话,就素一个腹黑的阳光骚年,装嫩扮猪吃老虎,打怪升级把妹纸的故事。...

宋仕妖娆

宋仕妖娆

建炎南渡,大宋仅余半壁江山。绍兴三十二年,南宋史上最强中兴之主孝宗赵昚登基为帝,锐意进取励精图治,隆兴北伐在历史的车轮下缓缓启幕,乾淳之治初露曙光。然而南宋有恢复之君却无北进之臣,朝堂上再无岳武穆范仲淹王安石来到靡靡繁华的中兴南宋,是沉醉于秦淮河脂粉醉卧美人膝谱一曲士子逍遥,还是笔耕朝堂铸造盛世大宋绘一副千古画卷?且看宋仕妖娆。说人话的简介这就是个泡妞升官顺便做点小事保证大宋无敌升级之路不被草原铁骑打断的风骚故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